来院咨询热线:
4006600936

孩子学艺掺杂家长复杂情绪

旁观过一些儿童艺术培训班的课程,芭蕾舞老师腰板挺直地站在前面,一群满怀着对“四小天鹅”憧憬的小姑娘,一上来就被老师要求扶着栏杆,对着墙壁练劈腿。“这样”、“那样”的矫正声不绝于耳,老师的眉头也始终皱着。我们的眉头也会不由自主地皱起来,脑海中幻化开一幅理想的场景:老师穿着美丽的舞衣翩翩起舞,动作是优美的,神情是陶醉的……孩子们不由地受到感染,也舞动起来,陶醉其中…… 艺术不是用来享受的么?艺术不是最强调“感染力”么?不过,又何止是老师如此呢?许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体验:如果不谈到学什么学什么就天下太平、你好我好大家好,但一说要学东西,则免不了小孩哭大人叫。一个家长在网上发贴抒发此种情形下内心的痛苦、焦虑和自责,后面居然有一长串心有戚戚的跟贴。 看来,“让学习变得愉快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因为任何学习都必须要有些辛苦的付出。虽然兴趣是专业的老师,但很多时候兴趣的强化是需要建立在“我能、我行”的直接行为结果的反馈上的,并非总是“说你行你就行”,外在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有其局限性的,但没有勤学苦练又何来有所长进呢?常言道: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这是我们共同的信念,当然,先苦后甜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。效仿郎朗父亲“猛逼紧赶”的教育方法的家长,当然也渴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另一个郎朗。 其实,在发火的同时,我们也心存惴惴。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,好的结果会导致行为的重复,受表扬、受称赞的行为,孩子们都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去做;如果一个行为总是和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,比如,一个琴童若常常因练琴问题而遭受惩罚乃至惊吓,那他恐怕也就会避之唯恐不及了,甚至会“恨屋及”,泛化出强烈的逆反情绪。的确,有如郎朗在重压之下脱颖而出、梦想成真的,但也有不堪重负乃至崩溃的,还有更多的,就像一名艺术教育者所说的:弹奏出的是精准的噪音,徒有技巧却没有内涵。“要记住,当钢琴家很容易,你要做的只是挪动你的手指。但要当一名伟大的钢琴家,你必须使用你的智慧。” 虽然如今全民学艺的背景下,大多数家长会说:我不指望孩子在这方面成名成家,只是希望他能够有个一技之长,能够有些艺术品味,能够找到一处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出口。不过,家长这么说的同时,又绝对容忍不了孩子率性而为地乱弹乱跳、乱涂乱画,若是孩子半途而废了,更是对家长信心和控制感的巨大打击。所以,其实此中夹杂了太多艺术之外的复杂情绪。 学艺固然辛苦,但是,除了有板有眼的技法训练之外,熏染实际上对于任何学习都更为重要,也更容易让人感觉到没有压力的享受。比如,多听听故事读读书,孩子的表达能力、文字功夫、包括知识面、思维水平等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,而且比起逐项“单挑”的割裂式训练,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养成。 要想享受艺术,可能需要一颗纯净和安宁的心,但那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。无论是让孩子自然并始终喜欢艺术、喜欢学习,还是让家长别在孩子无心向学的时候伤心愤怒,都同样困难。我们可以做的,大概就是不断地调整心态和期望,不断地进行沟通和交流,尽量扩大此中的快乐。  
昆明送子鸟医院官方网站
滇ICP备15003646号-1

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136号


昆明市官南大道725号